刘东华: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产城融合方面,刘东华认为,从产业对城市的支撑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推动城区发展,实现“财税+人口”双红利。释放财税红利可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升院校办学水平。释放人才红利可刺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满足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对人才需求,进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校城融合,刘东华建议,应该引导园区与院校打破空间壁垒,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领军企业,推动建设实体化运行的产业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形成职教园区+产业园区融合新模式。同时,立足长远规划建设职教园区,通过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重点服务区域社会民生及产业发展,解决高水平技术人才紧缺、企业员工流失等问题。
关于校地融合,刘东华在发言中表示,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的落脚点是需要建立健全更加稳定的“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全社会参与”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高校理事会作用,统筹指导院校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激励约束、监督评价等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各主体权益。
“产教城深度融合可加快城镇化建设、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针对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东华说,“但事实上,产教城深度融合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长远规划建设综合性职教园区,目前多停留在政府投资建设、学院运行管理,企业尚未深度参与,管理模式也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推进。”
他同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总体统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形成组合式政策激励。优化市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域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整合优化产业园区资源,建立多方协同联动创新机制,将产教城深度融合逐步升级到产教科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