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 欣敏

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大暑通常表示天气酷热,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来到了。每年公历7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节气,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水很快就会到来,想躲避都来不及。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在什么季节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斑鸠唤雨,蛙叫蝉鸣,星夜流萤,聚蚊成雷。大概是大暑最真实的写照。

大暑节气后要热多少天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期间之所以这么炎热,首先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酷暑,降水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紧跟大暑节气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立秋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此时也非常的热。

随着大暑的到来,7月23日三伏天的中伏也将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时间。末伏为10天,再加上秋老虎,预计到八月底天气才开始转凉。

小暑和大暑有什么不同

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大暑气候特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大暑节气食谱推荐

1、荷叶山楂茶

原材料:鲜荷叶1张(干品10克),山楂15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

作法:将荷叶清洗,与山楂、薏苡仁、陈皮一起放进石锅,加适度白水,大火烧开,文火煮10分钟既成。代茶,频频饮用。有清热解毒化湿消暑,健脾养胃的作用。

2、胡萝卜鲫鱼汤

原料:鲫鱼约350克、猪瘦肉100克、胡萝卜500克、红枣10克、陈皮5克。

作法:胡萝卜去皮清洗,切厚片,红枣(去核)、陈皮(浸软、去白)清洗。猪瘦肉洗净,切块;鲫鱼去鳞、鳃、肠脏,洗净,抹干水,下油出锅稍煎黄。把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料供用。使用方法:温服,早晚各服1次。

3、炝拌什锦

原材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度。

作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放水煮沸,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摆盘备用。炒锅烧开,入植物油,把花椒入锅,炝出香气,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下锅内,拌和匀称,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浇上香油搅拌即可。

4、绿豆南瓜汤

原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作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汽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量冷水,再烧开,将南瓜下锅,盖上锅子,用慢火烧开约30分鐘,至绿豆开花,添加少量食用盐调料即可。

5、绿豆粳米粥

原料:绿豆60克,粳米100克。

作法:将绿豆放进温开水中侵泡2个钟头,再和粳米同时加1000毫升冷水熬粥。此粥可每天早晚各吃一次,有祛湿毒、止烦渴、消水肿的功效,非常合适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服用。

    4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