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

| 培满

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研学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篇1】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丽景致。并通过户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自愿的基础上,我校将组织4年级师生进行一次“走向观江台”研学旅行活动。

一、参与对象:

本校四年级师生。

二、活动时间:

20__年5月。

三、行程安排:

路线:学校——老山后——观江台——稻草艺术园——学校。

1、早上8:00左右准时出发,以班为单位两路纵队行进。

2、到老山后,近距离观看嫩江水,班级合影留念。

3、从石阶上观江台,让生体验爬山的乐趣。

4、到观江台,原地休息10分钟后自由观赏嫩江美景。

5、观景20分钟后再集合清点人数,以班为单位合影留念。

6、各班级排队到稻草艺术园,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参观各种稻草艺术品,让生感受家乡独特的稻草艺术文化。

7、大约在11:00左右准时在景区集合,清点人数,合影后整队从艺术园大门两路纵队安全返回学校,结束半天的户外实践。

四、组织领导和职责

组长:王英

副组长:玄景方、蔡丽文

摄影:雷艳鹏

安全保障:赵巍

成员:丁春莉、白淑珍

职责:

1、外出活动前周密筹划,制定详细方案,尽量充分考虑到活动路途及目的地的安全因素,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2、班主任积极发动、组织好本次研学旅行活动。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放《关于组织学生参加外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告家长书》,若有家长签署不去的要鉴别原因。

3、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出发前的组织工作(分组、分工)。在活动前一天各班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活动当天各年级按规定时间到校后,以班级为单位再次强调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4、加强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管理。每班安排的带队老师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带队老师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学生人数,确保学生安全,确保活动的圆满完成。

5、认真处理好突发事件。如遇突发事件班主任及随队教师要沉着冷静果断的处理好,如若不能处理,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采取相应措施。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位带队老师要在春游之前将自己的手机充好电,以便教师之间沟通。

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意义

1、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2、让学生有机会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四年级:11月1日上午

五年级:11月2日全天

三、活动地点

四年级:泰州市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

五年级:扬州科技馆

四、参加人员

五年级全体师生

五、具体人员安排

1、组织领导

总负责:

总策划:

现场安全:

南校区负责人:

北校区负责人:

车辆、宣传:

2、跟班安排

六、具体时间安排

1、11月1日上午(四年级)

7:50之前到校,8:00准时到操场集中,8:10发车,预计8:50到达海纪馆,在海纪馆参观时间约40分钟,9:30整队上车,9:40出发赶往泰州市博物馆,预计10:00到达泰州市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时间约40分钟,10:50整队上车,预计11:20到校。北校区自行集中前往。

2、11月2日全天(五年级)

8:10到操场集中,8:20发车,预计9:50到达扬州科技馆,在科技馆活动时间约4.5小时(含午餐时间),14:20整队上车,14:30发车,预计16:00到校。北校区自行集中,至海光红绿灯处与南校区车队合并一同前往。

七、活动准备

1、组织四、五年级老师召开准备会。(责任部门:校长室、大队部)

2、提前对接好景点。(责任部门:大队部)

3、联系好大巴车,共12辆,提前在前玻璃醒目位置贴好车辆编号。(责任部门:办公室)

4、让学生佩戴好红领巾、队干标志,有班服的穿班服。提前跟跟班老师对接好。统计好班级出行学生人数和家长人数。五年级学生需备好干粮。(责任人:班主任)

八、出行前教育工作

1、安全教育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有序上下车,行走过程中紧跟队伍,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遇到问题及时跟班主任联系,等待过程中要原地休息,不得擅自离开队伍,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2、文明教育

注意言行文明,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涂乱写,不破坏活动场地的绿化、设施,注意公共卫生,保持大巴车内整洁。

九、注意事项

1、不准带零食,可以带适量饮用水。

2、不建议学生带照相机、智能手机、ipad等拍照工具,游玩途中要认真参观,认真听导游讲解。

3、每次上下车都要清点人数,班主任和带队老师一前一后,组织管理好学生,乘车时注意文明和安全,不喧哗,不打闹,头手不得伸出窗外。

4、需要特殊看护的学生请家长一同前往,发挥家长的作用。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篇3】

为深入学习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孕育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源地,这些都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河南特色,打造具有中原风格、国家标准、国际视野的研学旅行“五个一”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层次分明、各有特色、示范引领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河南特色、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培养一批志在研学、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研发一套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立一套责任清晰、科学规范、保障到位的研学旅行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措施到位、运行操作规范有序、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自然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三)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五)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要统筹协作,分工负责,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

四、主要任务

(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灵活有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到八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

(二)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

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依托河南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结合区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对基地(营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和动态管理。各基地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开发基地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力争做到“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

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支撑,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各地可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式研学线路,如:围绕“老家河南”主题,结合河南的根亲文化、黄帝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红色河南”主题,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河南三大精神”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厚重河南”主题,结合我省五千年中原文明、八大历史文化名城等丰富的历史文化、世界遗产、非遗传承、博物馆藏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生态河南”主题,利用我省丰富的.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生态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出彩河南”主题,利用河南改革开放40年成果、科技创新、科研院所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三)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编写适合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专题读本,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地方课程体系。

(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研学旅行工作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负责人。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后期保障和突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

(五)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六)健全经费筹措机制

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铁路部门可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按规定实行全免,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规定落实门票减免政策,其它场馆门票价格在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原则上要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费用予以免除。银保监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七)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

各地教育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完善研学旅行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运行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积极为学生研学旅行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和便利。银保监部门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共青团组织要将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服务志愿者活动。

(八)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和内涵发展机制

建立河南省研学旅行专家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决研学旅行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结合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各地要注重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巩固研学旅行成果。中小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要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旅行成果。各级教育部门要注重探索总结,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

(九)加强研学旅行信息化管理

依托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等相关工作的建设与交流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交流、展示等提供服务。依托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研学活动生成的信息,分析评价学生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和成效,实现研学旅行分层级、分区域、全过程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五、保障机制

(一)统筹协调,加强领导。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银保监、共青团和铁路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各地要相应成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小组,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

(二)强化督导,规范管理。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专项督导范围,重点对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确保研学旅行收到实效。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地要定期总结本地研学旅行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和典型经验,在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提炼一批先进典型,以建设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和实验校为抓手,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积极宣传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育人效果,及时宣传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研学旅行工作的家校合力,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篇4】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__〕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毕节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毕教发〔20__〕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学校特色,以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坚持教育为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和使命,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使研学旅行真正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

(二)实践性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三)安全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保学生安全。

(四)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存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五)规范性原则。坚持自愿原则,研学旅行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不得带有宗教色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务必统筹协作,分工负责,改革创新,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三、工作目标

推进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研学旅行工作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评选一批活动开展效果明显的研学旅行示范学校,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各部门参与协作、齐抓共管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县域特色、学段特点、成长规律、切合学校实际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案;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春(秋)游、军训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学年不少于2次,小学四、五、六年级每次1-3天,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每次1-5天的研学实践教育,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期间,鼓励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7-15天赴境外研学旅行。

(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行天下、学天下、研天下”为主线,以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为路径,以地方、校本、主题课程为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市、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旅行主题精品课程。

(四)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以县教育科技局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团队教育、科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只学不旅”或“研学旅脱节”现象。坚持目标导向、课程导向、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采取旅游观光、学习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五)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和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打造一批融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实践教育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围绕“红色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主题,打造主题“串联式”研学线路,按照一定主题,精心筛选打造1-2条面县内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县级以上示范性综合实践或研学旅行营地3个以上。

(六)打造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遵循研学实践教育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等,探索创建“示范基地+”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多类别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广泛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研学活动留下写实记录,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实践教育需求。

(七)加强服务单位规范管理。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对全县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进行归口管理,做好研学旅行服务单位的认定管理及研学基地的申报创建工作,每年3月进行申报准入。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示。准入后的服务单位提交6个左右的示范产品项目(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供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菜单式选择,由学校与服务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具体组织实施。县教育科技局对服务单位的资质证照、制度建设、场馆设备、导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安全保障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年终评估,实行目录管理和退出机制。

(八)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中小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活动组织、研学评价探索等方面与实践基地开展合作。研学旅行营地根据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校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研学旅行营地须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

(九)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县教育科技局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完善管理服务平台。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基本品质包括责任心、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基本能力包括活动设计与规划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能力等。通过自评、他评、领导评、家长评、社会机构评等,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由县教育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交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金融办、县应急局和团县委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科技局,委托有关学校或机构,指导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县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是:

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制定配套文件,明确政策要求,组织召开协调工作会议;牵头审定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和承办方(以下简称服务单位)的课程;指导学校研学实践教育组织实施工作;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对服务单位的认定和评价,开展研学导师的培训工作;牵头开展示范基地(营地)、示范学校、优秀案例、优秀文章的.评选等。

县委宣传部: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创建和管理工作。

县发改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协调交通部门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县财政局:配合县教科局、县发改局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县文广局:协调文化类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服务。根据《研学实践教育服务规范》(LB/T054—20__),配合县教育科技局加强对服务单位的管理,确保行业诚信。协调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提供优质研学服务。

县交通局: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做好学生出行交通工具的安全检查;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道路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学生票价优惠政策。

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对县内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食品安全监督。

县公安局:配合县教科局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出发前,由学校所在地公安部门配合学校开展安全专题教育,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查处违法接送学生的行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旅馆业由属地公安部门加强安全监督。

县应急管理局:配合文广、教育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

团县委:充分发挥团委、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协助做好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类社团优势,协助基地(营地)做好研学实践教育优质服务。

县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沟通、协调,督促保险公司认真履行保险合同,维护参保师生保险权益。

(二)强化经费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于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通过公路出行的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应根据研学实践教育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升优质旅游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针对研学实践教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政策。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根据成本合理确定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所需费用一般由学生家庭承担,相关费用标准、支付方式由学校负责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校委托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由被委托方直接向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收取相关费用。学校自行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鼓励由参加研学实践教育的学生家庭通过互联网等便捷方式直接向研学实践教育承接方支付相关费用。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应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教师,教师参与组织研学旅行所需的食宿、交通、活动等费用不得分摊到学生头上,应由学校予以报销或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解决,且教师参与研学实践教育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原则上应与同行学生一致,不得搞特殊化。

(三)强化安全管理。各中小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务必提前向县教育科技局报备(资料包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申请和方案、服务提供方资质资料复印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书、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险购买凭证等),由县教育科技局告知县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取得一致许可后方可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应研究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研学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要落实好行前告知制度,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行前应告知家长有关活动意义、安排、线路、费用、注意事项等信息。落实好各方安全责任,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对取得经营许可的车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完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并提供合格的运输企业目录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供中小学选择;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公安部门应加强对研学实践教育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运送学生的行为,并给于交通出行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各县直(民办)中小学要在每年12月20日前,上报本单位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材料到县教育科技局基础教育股。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报告即时上传,报告包括研学实践活动时间、地点、体会以及相关照片、音频和视频等。

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方案【篇5】

为切实做好我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__〕9号)和《百色市教育局等12部门关于印发百色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方案的通知》(百教通〔20__〕9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二、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健全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安全可靠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民族特色文化,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参与体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

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普及性原则。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

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属性,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性创收,对特殊困难家庭子女要减免收费。

规范性原则。研学旅行应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监督,不得发生任何损害学生利益行为。由研学旅行承办企业、机构制定研学旅行学习手册、将本县特色鲜明的研学时间课程、行程安排、应急制度等融入研学旅行学习手册中。

四、主要任务

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机制,开发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站位全国、功能齐全、具有地域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一批具有乐业特色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形成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研学旅行格局。每年表彰2个优秀组织学校、评选10个好案例、20篇研学旅行好文章。20__年,争取建立2-5条精品线路;建设5个示范基地;评选5所示范学校;建设1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打造甘田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__年3月-5月)

研究制定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方案,成立“乐业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及“各学校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系列工作制度,遴选县级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第一批中小学研学旅行承办企业(机构)认定工作,组织制定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开发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二)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6月-12月)

各中小学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安排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并固化研学旅行成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__年1月-3月)

总结研学旅行工作取得的成果,交流推广研学旅行经验,对基地(营地)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对工作开展好的先进学校、先进个人等进行表彰。初步形成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常态长效机制。

六、主要措施

(一)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规划。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管理,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规划。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每学年安排一周研学旅行,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把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和学生学习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春(秋)游、军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每年至少安排1次,小学四、五、六年级2至3天,初中一、二年级3至5天,高中一、二年级4至7天的研学旅行,一般在学期中安排,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寒暑假鼓励组织中小学生参与主题明确的1-7天研学旅行冬(夏)令营,鼓励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组织或指导学生家庭利用节假日陪伴孩子外出研学旅行。

(二)完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主要包括革命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农业与现代化建设、科普教育、地质科普、安全教育、生态文化、国际理解和成长实践等方面。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不同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研学旅行课程由教育部门负责审定,由研学旅行组织实施人员使用,不得面向学生编制发放教材。

(三)规范研学旅行实施方式。要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旅行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安全教育、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研学旅行育人功能,发挥研学旅行与校内课程不同的育人价值,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采取游览参观、学习考察、主题探究、亲身体验等方式,融专题研究、访问调查、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同伴互助为一体。

(四)加强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红色教育资源和素质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现代农庄、脱贫奔康产业园、乡村振兴产业园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打造红色文化、现代科技及生态文化等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提供菜单式服务。

(五)规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管理。探索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切实做好研学旅行承办机构(旅行社或机构)和研学基地(营地)的认定和备案,对基地(营地)实行准入制,实施动态管理,并定期评估验收。定期对研学旅行服务承办机构(旅行社或机构)和研学基地(营地)进行多方位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准入和退出的依据。

(六)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根据开展研学旅行的需要合理配置专业人员,并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要配备研学导师,研学导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旅行组织、安全应急等专业能力。研学导师的培训与认定工作由教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中小学应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专门负责研学旅行工作,提高研学旅行在课程开发、主题确定、组织管理、后勤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

(七)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网络信息平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研学旅行采取委托开展的形式,学校和委托机构共同拟定研学旅行计划,按管理权限提前10天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审核。

(八)巩固研学旅行主体成果。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校可结合全县性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项目,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旅行成果。

(九)建立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推动研学旅行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七、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乐业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局局长和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局、应急管理局、共青团乐业县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园区服务中心、雅长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乐业大石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担任,相关股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多渠道全方位的协作机制,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力度和科学管理,逐步构建研学旅行实践与理论体系,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二)强化经费保障。根据研学旅行活动基本需求,确定收费项目及标准,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一点、家庭支付一点、服务接待单位减免一点”的经费筹措机制。对建档立卡、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及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实施补贴政策,每年人均补贴500-800元,由县财政统筹资金给予补贴,原则上对1-7天研学旅行进行补助。财政部门做好宣传推介、教材开发经费保障。倡导和鼓励爱心单位、爱心人士针对研学旅行开展公益资助。文旅等部门协调景区、景点、场馆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实行门票优惠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区、点)门票按照规定费用全免,其他场馆(区、点)、基地(营地)门票优惠价格原则上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和学生门票的价格。

(三)强化安全保障。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积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制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加强监管力度,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好交通、食品、饮水卫生和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要与家长、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投保校方责任险,督促学校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

(四)强化课程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指导,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审批,并对基地(营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评估。

    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