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知识问答

| 小龙

药品安全知识问答

1、家中的药品应如何存放?

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会存放一些药品,但药品的保存应该有正确的方法,否则易霉变、过期,变质后造成浪费或误服而引起不良反应。在这儿给大家提个醒。

存放原则:绝大多数药品都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常见原因包括光线、湿气和热度等。因此药品保存的首要原则就是避光、避湿、避热。

保存方法:散装药粒需避光要用适当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装置,最好内放干燥剂。

液体制剂室温保存:如一般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药或止流鼻涕药剂,这些药水开瓶后,不需摆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成分的溶解度,以致糖浆中糖分析出结晶,导致浓度与原先不符。

悬浮剂保存分状态:如大部分抗生素类的糖浆,这些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的药品,在室温下保存期限瓶外有标示,一旦加水后就应该放置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但相应保存期会变短。

肛门栓剂防软化:多数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软化。

眼药水存放依标示:一般放在室温下即可。有特别提示的需放在冰箱中冷藏的,依标示处理。但要注意,若开封后1个月内未用完,应立即丢弃。

雾剂类药品喜温暖:应存放在室内较温暖的地方,以免在使用时发生喷药不畅、药物不匀的现象。

中药保存应得法:必须在低湿的环境下贮存,存放时最好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若经常取药,可以将药品制成小包装,以免整体受潮;若长时间不用药,可将药品保存于冰箱。

2、家庭常用药品失效的特征?

药品容易受到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的影响与破坏。如药品存放不当,或存放过久,会使药品质量下降或变质无效,用这样的药品会造成不良后果。

一般来讲,药品是否变质要依靠理化的方法,或生物检验方法来检验判定。但是,除专业机构外,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大量的、更重要的方法还是要从药品的外观性状来观察是否变质,通过人的五官判断药品有何变化。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就不能再用了。

注射剂:观察药液是否澄明,有无变色等。注射剂除个别特殊的品种允许有轻微浑浊外,一般都是澄明的液体。凡有明显浑浊、沉淀或结晶析出,经加热不能溶解者均不可使用。还有些中草药注射液在贮存中容易产生浑浊或沉淀,也不可使用。

片剂、胶囊剂:如发现药片有受潮粘连、松片膨大、变形、裂片以及糖衣片变色或严重斑点、变花发霉等不可使用。如发现酵母片发霉生虫,维生素C片氧化变色,阿斯匹林片遇潮后有醋酸的酸味,不可使用。有些中成药如舒筋活血片吸潮后变棕褐色,药片松散、粘连不宜使用。胶囊剂容易吸潮发粘,若内容物变质,则不可供药用。

散剂:结块发霉、变色粘连不可使用。

眼药水:打开后要在3—5天左右用完。如发现存放的眼药水有变色如絮状物,不可再用。

酊剂、浸膏剂、糖浆剂:如检查中发现有沉淀、发霉、变色等不可使用。如颠茄合剂贮存过久有沉淀析出,就不要再继续使用;如有些止咳糖浆有发酵、发霉状不可使用。

软膏剂:一般较稳定,但应检查其基质有无酸败,异臭,亦应检查有无油层析出或结晶析出。若有油层或结晶析出,经加工调匀后可使用,但若变色、异臭者则不能使用。

丸剂:变色、发干、霉变生虫、有异味不能使用。

3、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

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牢记三不三问要点,并且实践在生活当中,是可以让病菌无计可施地!

(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自己当医师,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2)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如果是感冒就医,有百分之九十的感冒都不是细菌感染,而且抗生素并不能加速复原,不必主动向医师要求开抗生素。

(3)不随便停药──抗生素治疗针对不同的细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就要乖乖地按时服药,直到药物吃完为止,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以免制造出抗药性细菌而让它伺机而起。

看病的时候,与医生多一点互动,学会三问。

(1)我生的病与细菌感染有没有关系?只有向医师询问,才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及疾病的成因。

(2)我需要吃抗生素吗?针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像过敏与细菌感染所须的治疗措施,都不一样,只有细菌感染才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有些疾病甚至不须要使用药物也会自己痊愈,所以应向医师询问自己的疾病是否是细菌感染,是不是真的非吃抗生素才能痊愈。

(3)我应该如何吃抗生素?一旦确定诊断,经医师判断须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应询问医师正确的用药方式,包括多久吃一次、该吃多久。如果症状改善,是否可以自行停止服药,以及这次领的药吃完后,是否还须返诊,这些问题都该在门诊时问清医师,并在领药时询问药师哪一种是抗生素,服药时需注意些什么,才能药到病除。

只要能做到这三不三问,就可以比较有效的防止滥用抗菌药物。p副标题e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4)用药吃醋要坏事。服用某些药物时必须禁忌食醋。如服用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在肾脏结晶,损坏肾小管。

(5)服药勿饮酒。酒中含有的酒精(乙醇),可与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服药时一定不能用酒来送服药物,在服药前后也不能饮酒。

5、吃错药怎么办?

(1)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维生素、滋补药、抗生素等,副作用小,不必作特殊处理(除非大量服用),但应观察病情变化。

(2)误服或多服了巴比妥、氯丙嗪、阿托品、颠茄等药物易造成中毒。若服用量在正常服用范围内,只需多饮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如果误服剧毒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首先应把剩余的剧毒药品收集起来,供医生参考。尽快将胃内毒物吐出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可用手指、汤匙柄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舌根)引起呕吐,从而将误服的毒物吐出。接着再让病人喝下500毫升凉开水(可加入25克食盐),再用上述方法催吐,然后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4)误服强酸、强碱或腐蚀性药物,如来苏儿、石碳酸等,应禁用催吐或洗胃等方法。应让病人喝生鸡蛋清、牛奶、豆浆等,能保护粘膜以及中和毒性,然后迅速将病人送医院抢救。

6、用药为什么不宜求新?

众所周知,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使用,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药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效果、毒副反应的实践检验时间不很长,病例亦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反应重而被淘汰。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确能超过原有同类药物疗效的新药,则为数不多。

例如:70年代,抗结核新药利福平问世后,当时对它的宣传有的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然而,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发现,它的抗结核效果仅与异烟肼相当,而价格则是后者的几十倍。在单独应用利福平时,结核杆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它迅速失效。有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了肝损害等副作用。

事实证明,一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病人不可盲目追求。因此,家庭用药中切记: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切忌一味地迷信新药。

7、价格贵的药品是否更安全有效?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病的效果。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因此,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8、中药汤剂能过夜吗?

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吃,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份,煎煮时这些成份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份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9、小儿感冒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应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等。

(3)下列情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普热息痛;如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10、哺乳期妇女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哺乳期妇女服药后,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所以用药要特别谨慎。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用药原则,否则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损害。

(1)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2)不应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3)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4)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分回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因此,哺乳的妇女不宜采用药物避孕的方法。

(5)不可滥用中药。有些中药会进入乳汁中,使乳汁变黄,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黄、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等。

看过“药品安全知识问答“

    3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