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

| 小龙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居民防灾意识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预警系统

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防灾用品

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

紧急避难用包——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一旦灾害发生,就可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安全处。背包内有各类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

携带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获得相关的信息,以准确地判别身份。这一点,在重大灾害应对处理时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食品两罐,每罐内装110克有盐压缩饼干、冰糖糖块和熟花生米,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吃,但是热量很高,可以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按照说明,这两罐食品,在静止不动时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4天的营养需要。

保温雨衣

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饮用水

饮用水两罐,每罐340克。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以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损坏。饮用水中不掺杂果汁等添加材料,在必要时还可以用这种纯净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强化手套

一副附有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被砖石杂物困住时,戴上这种手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砖石瓦砾的能力,增强自己挖掘出险的可能。同时,手套防滑有助于攀爬脱险。

特制蜡烛

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火柴一盒。在一些应急箱中,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收纳袋

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在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的水和食品就很有价值了。

此外,日本还开发出很多防灾的应急用品,例如:

高频哨子: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3000赫兹频率的声音,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炉具套件:带有能烧一升热水的锅,避难时有了它,就能吃上热饭了。

干洗发剂: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长明蜡烛:灾难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便可以使用100天。

压缩内衣: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70×26mm的大小。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手摇电灯:只要使劲反复捏握把手(照片的右下部分)就可完成充电和发光。这种灯使用的LED(发光二极管)灯泡寿命长,无需干电池。充电1分钟,可照明约8分钟。

全能电器:内带收音机、LED灯泡、警铃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利用手动摇杆充电1分钟,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照明约30分钟,警铃可响5分钟,手机可通话约3分钟。

保质水罐:罐内侧贴有光半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将水罐放在光亮的地方,可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

防灾兜帽:经过特殊耐热耐火加工的含铝防灾兜帽,用来保护头部不受掉落物或玻璃碎片等伤害。

方便米饭:这是把煮熟的米饭用特殊方法使之干燥后而成的。放在水里浸60-70分钟(热水浸20-30分钟)后就成为一份可口的米饭了。保质期为5年

    34091